简单百分比策略
简单百分比策略基于现金的固定百分比来分配交易资金,它与百分比策略的主要区别在于计算基础不同。
怎么工作的
基本原理
每次买入时,使用当前现金的固定百分比作为交易金额,而不是总资产。
举个例子:
- 现金:5万元
- 持仓市值:3万元(总资产8万元)
- 设置百分比:20%
- 买入金额:5万 × 20% = 1万元
与百分比策略的对比
对比项目 | 简单百分比策略 | 百分比策略 |
---|---|---|
计算基础 | 现金 | 总资产(现金+持仓) |
风险特征 | 随现金减少风险降低 | 风险敞口保持固定 |
适用场景 | 全仓单一标的 | 多标的轮动 |
现金管理 | 现金用完无法买入 | 可以卖出释放资金 |
参数设置
percents(百分比)
含义:每次交易使用的现金百分比
设置范围:1% - 99%
常用设置:
- 90-95%:适合单一标的全仓策略
- 20-30%:适合需要保留现金的策略
- 50%:平衡型设置
max_positions(最大持仓数量)
含义:同时持有的最大标的数量
典型设置:
- 1个:最常用,适合单一标的策略
- 2-3个:适合少量标的投资
实际应用
美股3号组合示例
"capital_strategy": {
"name": "SimplePercentCapitalStrategy",
"params": {
"initial_capital": 100000,
"percents": 95
}
}
策略说明:
- 投资单一标的TQQQ
- 使用95%的现金进行交易
- 保留5%现金作为缓冲
A股2号组合示例
"capital_strategy": {
"name": "SimplePercentCapitalStrategy",
"params": {
"initial_capital": 100000,
"percents": 95
}
}
策略说明:
- 投资创业板ETF
- 近似全仓交易
- 适合看好单一标的的情况
优势和特点
主要优势
1. 简单直接
- 基于现金计算,逻辑简单
- 不需要考虑持仓市值变化
- 适合全仓策略
2. 风险递减
- 随着现金减少,新投资也减少
- 自然形成风险控制机制
- 避免过度投资
3. 适合单一标的
- 专注投资一个标的
- 不需要复杂的资金分配
- 执行效率高
适用场景
最适合的策略:
- 单一标的投资
- 全仓交易策略
- 看好特定股票或ETF
最适合的投资者:
- 有明确投资目标的投资者
- 不喜欢复杂分配的投资者
- 追求简单操作的投资者
风险和注意事项
主要风险
现金枯竭风险:
- 现金用完就无法继续买入
- 可能错过后续投资机会
- 需要合理管理现金流
集中度风险:
- 资金集中在少数标的
- 单一标的风险较高
- 需要对投资标的有信心
使用建议
百分比设置:
- 保守型:60-80%,保留更多现金
- 平衡型:80-90%,适中设置
- 激进型:90-95%,接近全仓
现金管理:
- 定期评估现金余额
- 考虑是否需要补充资金
- 避免现金完全耗尽
标的选择:
- 选择自己看好的标的
- 确保标的有足够流动性
- 考虑标的的波动性
与其他策略的配合
配合交易策略
双均线策略:
- 适合单一ETF投资
- 设置90-95%百分比
- 保留少量现金缓冲
吊灯止损策略:
- 适合波动较大的标的
- 可以设置高百分比
- 利用止损控制风险
买入持有策略:
- 不太适合配合
- 买入持有更适合定投策略
- 除非是一次性投资计划
实战技巧
分批建仓:
- 可以手动分几次买入
- 比如第一次用50%,后续再买
- 虽然策略本身不支持分批
现金补充:
- 定期评估是否需要补充现金
- 特别是在市场低点时
- 保持投资的连续性
常见问题
现金用完了怎么办?
解决方案:
- 可以卖出部分持仓释放现金
- 或者补充新的资金
- 也可以等待分红或其他现金流入
为什么不直接用100%?
原因:
- 保留现金缓冲应对交易费用
- 避免因为小数点问题导致交易失败
- 一般建议最高95%
适合定投吗?
一般不适合:
- 定投更适合固定金额投资
- 简单百分比更适合一次性资金
- 定投建议使用定投策略
选择建议
什么时候选择简单百分比策略
适合的情况:
- 看好单一标的
- 希望接近全仓投资
- 不需要复杂的资金分配
- 投资逻辑简单明确
不适合的情况:
- 需要投资多个标的
- 希望保持固定风险敞口
- 需要频繁轮动投资
- 追求精细化资金管理
与百分比策略如何选择
选择简单百分比策略:
- 单一标的投资
- 追求简单操作
- 现金管理相对简单
选择百分比策略:
- 多标的投资组合
- 需要保持固定风险水平
- 资金管理更精细
总结:简单百分比策略适合专注投资单一标的的投资者,它操作简单、逻辑清晰,但需要注意现金管理和集中度风险。选择时要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和风险偏好来决定。